top of page

孔子画像前的思索……

华苑中文学校 雨文

去年回国,有机会去看望多年未见的老同学。老同学是北大历史系教授。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已有二十年。一走进他的办公室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装帧精美的孔子画像。伫立在孔子画像前,凝视良久,我脑中始终萦绕着两个问题: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?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什么?


纵观古今中外历史,每个民族都在自身的长期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。自汉代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以来,孔孟的儒家学说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,生生不息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形成了她特有的文化传统。


漫步北大校园,在绿茵茵的草坪上,我与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愉快地长谈。从«论语»、«孟子»到«大学»、«中庸»,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,即: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不沉浸于儒家思想的芳泽之中。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,一位伟大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杰出的教育家,他毕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,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早在二千多年前,孔子就在学习、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过完人的思想,为现代人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开创了先河。


我在海外从事中文教育多年,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,我不但教授中国语言文字,而且还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,注入了许多传统的思想、道德、文化观念。最近,在为华苑中文学校规划、设想、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主张的同时,我将自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总结整理出来,与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。


一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素质的提高


孔子的完人思想贯穿于他的言论中,最完整的表述莫过於«论语。宪问»。在这里,孔子明确地提出了完人的标准和发展模式,即“有智慧”、“能克制”、“勇敢”、“多才多艺”、“有文采”。这个标准不仅是对人性的全面要求,而且是人生追求的目标。很多时候,孔子是用“仁人”来表达完人思想的。“人者,仁也”。“仁”是孔子思想的核心,它不仅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规范和准则,而且是孔子的人生哲学,是人性所要成就的理想。这种理想人格是自我完善的模范。孔子所说具有很高的修养和才能,意指不仅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,而且要对他人和社会能竭尽义务,懂得人之为人道。


而完人的基本特征是“内圣外王”。内圣是关于个人道德和学习的修养,它是人类一种内心的品德;外王是具有“惠民”、“济天下”的本领和才能。“内圣外王”的圣人、君子所表达的理想主义特征,提出了对人生前景的美好设想和愿望。儒家将理想人格作为其奋斗目标,表现出他们对人生目的,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基本态度。而这种态度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、进取的,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。这对提高现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无疑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。


二、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,促进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


中华民族素有重视教育、热爱学生的优良传统。在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史上,涌现出无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育家、大学问家。他们不仅为形成、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做出历史性的贡献,而且在长期的教学与治学的实践中,留下了丰富的学习智慧遗产。中华民族古代优秀学习品质可概括为10个方面,即:趣—乐知好学;勤—业精于勤;恒—持之以恒;序—循序渐进;专—专心致志;虚—虚怀若谷;思—学贵有疑;问—好问则裕;习—温故而知新;行—学以致用。


趣:情趣、兴趣。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,是学习的内在动力。孔子很早就提出乐知好学。《论语·雍也》中说:“知之者,不如好知者;好知者不如乐知者。”其意思就是对学习怀有很大兴趣,以学习为快乐之事,其学习效果最好。亦即一个人对所学东西发生了兴趣,就会主动地、积极地去探求,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,而且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,反而是一种享受。


勤:即勤奋,就是肯下功夫,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”学习要孜孜以求,勤勤恳恳,勤勉不辍。

恒:就是恒心、持久不断、善始善终的意志品质。孔子曰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箕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箕,进,吾往也。” (《论语·子罕》)真正能取得成就的人,一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,锲而不舍的精神,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。


序:即顺序,就是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,学习者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的顺序,以及学习者认知顺序。古代学习论的序进统一规律,颇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。准确把握这一规律的科学含义,并贯彻到学习活动中去,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。


专:即专心,全神贯注,不要三心二意,心不在焉。这是古代学者积累起来的一条重要治学经验,与现代心理学关于学习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研究的论述相吻合。值得青少年学生借鉴。


虚:即虚心好学,永不自满,真实而不掺假,严谨而不疏漏。谦虚是人的美德,也是治学必备品质,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 (《论语·为政》)古代学习者都强调学习要虚心。


思:即信息处理。学习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两个决定性环节,只学习不思考,必然茫然无得,这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。学习既不能凭主观臆测,也不能拘守旧学,而应独立思考,有所创新。


问:即询问。“学问”顾名思义,就是要既勤于学,又要勤于问,学和问不可分割,二者相辅相成。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这些至理名言,正是他们一生做“学问”的真实写照。


习:即复习。孔子很重视复习,他主张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,又提出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” (《论语·为政》)。这种揭示新旧知识关系的理论是符合学习规律的。


行:即运用知识,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。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原则,把人的潜在能力化为实际生活能力,而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。


总之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探索和揭示学习王国的奥秘,对改善儿童、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状况,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及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,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,让我们共同努力!

bottom of page